第(2/3)页 而织布的原理是,就是将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起来,最后形成布。 经纱分为两排,根据要织布的大小排序多少根经纱,而纬纱则只有一根。 提起一排经纱,纬纱从第一排经纱中穿过后,再提起另外一排经纱提起,纬纱再度穿过这排经纱! 这一来一回,就是一次织布的过程。 如此反复重复这一动作,便可以做出来结实耐用的布匹。 如果只想织出来一种纯色的布匹,那么使用飞梭织布机就可以织出来。 经纱和纬纱选择同一颜色的线就行。 然而想要织出不同颜色的布匹,那么可就离不开提花机了。 假如想要黑色布外加白色图案,黑布直接用经纱就行,而到了要织白色图案的区域时,那么就需要一个人站在提花机上,用手提着一根根白色的经纱,等到要织白色图案时,就用手把红色经纱提起来,让纬纱能够穿过。 东汉王逸《机妇赋》中,用“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来形容织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纵提花机的场面。 这样织出来的就是白色图案。 这是最早的手工提花机,但这种人工操作的方式太麻烦了,还得一根根的去找白色经纱,费时费力。 而且这样还容易造成布匹上纺织的相同图案的模样,其实并不太相同。 人工操作难免会有些误差。 除了这一方法外,古代人还想王衣服上加图案,那么还能用刺绣这种方法。 例如帝王的龙袍上的五爪金龙,亲王紫袍上的蟒蛇,臣子的官服上的飞禽。 这更是非人工不能完成! 虽然这样会更立体,但也会耗费很长的时间,而且更贵! 有钱人家自然不在乎,平民百姓可买不起带有图案的布匹。 所以说古代的平民百姓都是穿着纯色的衣物,尤其是白色衣服。 因为不需要染任何颜色,白色衣服最便宜。 《陋室铭》中有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其中的白丁就是平民百姓。 寻常老百姓也就只能买得起白色布匹。 真穷的连白色布匹都买不起…… 至于雅卡尔提花机的工作原理则是用预先打孔的卡片来控制织物的颜色和图案! 通俗来说,就是准备好一张张卡片,然后在上面根据想要织出来的图案进行打孔,一次织布的过程对应一张打孔的卡片。 在织布的过程中,需要提起多少根黑线多少根白线,就在这些黑线和白线的钢针对应处打孔。 这样打孔的卡片就会替代人工进行寻找和筛选,准确且快速的将需要用的线提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