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梁师成看见这个情况后,心头浮想翩翩,顿时对宇文虚中生出忌惮之心。 在梁师成的记忆中,赵佶何曾对外朝的一名臣子,有过如何和蔼可亲的态度? 他露出思索神色,暗想天子对宇文虚中的态度,似乎和他人有很大的不同。 宇文虚中原名宇文黄中,在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及第,宋徽宗赵佶亲赐其名为“虚中”。 在梁师成看来,起草诏书,原本是属于知制诰级别的官员,根本不应该有宇文虚中的份。 宇文虚中刚刚进入官场不久,只是区区一名起居舍人而已,哪里能够胜任这种大事? 元丰新制,起居舍人为从六品的官员,宇文虚中的升官速度,堪称坐火箭一般。 不过这等朝廷的新贵,在号称“隐相”的梁师成眼中,自然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芝麻官罢了。 梁师成身为皇宫的“大内总管”,号为“隐相”,连当朝宰相蔡京父子都要巴结他。 本来对于宇文虚中看不上眼,只是今日赵佶的态度十分可疑,才让梁师成有些忐忑不安。 赵佶招宇文虚中前来御书房的事情,事情根本就没有流露出来,半点的风声。 正是因为没有征兆的召唤,才打了梁师成一个措手不及,居然不知道天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梁师成和历代受宠的谄臣一样,一向都以能够猜测到天子的心思,才获得了天子的宠信。 如果失去了这个优势的话,谁也不知道,皇宫中又会钻出来,哪一位宦官取代他的宠信和位置? 他屏息敛声,目光悄悄地越过御书房的房门,想要暗中窥视天子和宇文虚中两人的交谈。 突然间对刚才向赵佶的大胆询问,生出了后悔之心。 早知道如此,刚刚就不应该,莫名其妙的向天子询问,那样的话自己现在,亦是书房中的一份子。 灵魂仿佛脱离了身躯的赵佶哪里知道,梁师成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烧难以遏制。 不过现在的这种情况,就算他知道梁师成的情绪不对劲,也没有办法去理会。 他仿佛看着自己以前所未有柔和的声音,对宇文虚中询问道,“卿家来看一下,朕刚刚书写的这道旨意如何?” 书桌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他刚刚被莫名的意志驱使,完成的一道旨意。 宇文虚中看着黄色布帛上,那熟悉的“瘦金体”,目光从右到左一掠而过。 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蓦的心中一惊,抬头望向神色平淡的赵佶,沉吟片刻后才道,“官家此旨,恐怕无法下达到郓城县。” 赵佶也不以为然,摇头笑道,“此旨无需经宰执和知诰的认可,而是直接送去郓城县县衙。” 宇文虚中一呆。 他仔细思索赵佶这句话里的含义,暗想莫非这就是,不被宰执和知诰认可的圣旨,岂不就是中旨吗? 中旨的存在,乃是天子和大臣没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所采取的一种行动。 这种直接由内廷直接发出来的敕谕,往往会引起外朝的反对,甚至会遭到激烈的抨击。 而经由中旨获得官身,还有利益的人,会遭到官场中绝大部分官员们的暗中抵制。 宇文虚中突然对写在中旨上,那些明显带着“绰号”,不像是正经官员的名字,感到无尽的好奇。 他也不知道,天子是从哪里得知,那些小人物们的名号,正想要开口询问。 赵佶伸手一晃,阻止了宇文虚中的发言,而是说出了一段,从仁宗朝开始的典故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