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机床崛起-《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第(2/3)页

    大多数都是想趁着东风,能赚多少赚多少,然后捞一票就走。

    很多企业是,老总自己人在国内,可老婆孩子,不是在澳洲,就是在加拿大。

    甚至有人开过玩笑,咱们的金融中心在魔都,魔都的金融中心在温哥华……

    算了,不能多说,说多了,和谐大神又要凝视我了。

    正因如此,光洋的机床,虽然不错,但却一直销量就上不来。

    可是这次不一样了,有了星火科技的助力。

    光洋的机床品质一下就上来了,尤其是以前被卡的系统,还有核心的伺服电机减速器,还有滚珠丝杠轴承这一块。

    以前倒也是能自产,但良品率低,甚至有些零部件,还要靠人工一点点打磨。

    所以成本自然高。

    可是现在,有了星火科技的助力,人工就免了,良品率那更是挠一下就上去了。

    成本嗖一下就降下来了!

    至于系统这一块,那就更不用说了。

    以前想配西门子的系统,可西门子却扭扭捏捏,反正好的就是不给你。

    所以只能配华科的,可说实话华中研发这套系统,水准真的比西门子差了一大截。

    甚至比马扎克都差的老远。

    而星火科技直接就给出了一套小艾助力的人工智能,然后还加了一个自己的编程库。

    这下有了这套系统助阵,光洋的机床,不管是在加工精度,还是在效率方面,那可以说功力比以前直接翻倍。

    而且星火科技,这边还给光洋出了一套更加精准的定位系统。

    不光是机床换装了新的传感器,因为小艾人工智能的助阵,在精准定位这一块,更是比以前牛掰了不止一倍。

    要知道,以前我们的机床,稳定性不行,和国外机床差距可是全方位的。

    你就比如加工一个工件,人家可以做到两个μm。

    而我们连一个μm都做不到,为啥?

    因为人家激光测距这一块牛掰啊!

    一个铁疙瘩,放到夹具上,刀具不断在铁疙瘩上切削。

    每个部位,切下来多少进入,变成了什么形状,距离系统设定要求还差多少。

    人家的机床,都是可以精准定位的,然后会根据铁疙瘩的变化,不断调整刀具的进给速度,角度,来继续切削车铣。

    而我们的机床呢,在测量这一块就不精准,进给精度这一块就更不用提了。

    有时候就算进给精度能侧准,可特娘的刀具硬度又不行。

    你想给那么深的精度,可刀头却特娘的钝了,想给也给不了啊!

    所以这工件的加工精度差距自然就出来了。

    一个工件和人家差了两个μm,等到一台需要成百上千的工件组装的发动机出来,你说和人家会差多少?

    人家宝马的一整台发动机,组装下来之后,整台发动机的公差要求,可是要控制在2μm以内的。

    这也是为啥人家发动机牛掰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于我们的发动机……就不提了……

    而光洋原本就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了,这次有了星辉科技的助力。

    那绝对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而且星火科技不光是帮他们提升机床的品质,并且还是他们的第一大客户。

    就比如在雄鸡市这边的工厂,除了必须要使用第二代柔性机床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