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雨欲来-《太平战纪》


    第(2/3)页

    听到太平军即将进攻安庆,各人又惊又喜,陆遐龄忙问道:“天朝军队会不会放了我们?”

    “那当然放了!我太平军是仁义之师!”靖元想都不想就回答道,后世陆遐龄就被太平军放了。这下囚犯们无不欢呼雀跃,对靖元顿时变了脸色,各个都以王将军相称。到了这监牢里,也只能指望着太平军打进了,把自己也放了。不过即便如此,也要把这伙狱友诓住了,多个人多个照应。于是道:“不过,你们必须协助我打开城门,响应天朝!”

    其实这些能关进按察使司大牢的都是一些重犯,即使不是死刑也是流放,现在活路,那会错过。袁宏谟第一个应道:“我们随你干,要是哪个不听,我就宰了他!”这下把所有人的后路都断了,袁宏谟凶悍霸道,有些囚犯还是他的同乡同案,所以都表示愿意听从。

    “光我们几个还不够,要第一时间打开其他牢房!”陆遐龄建议道。

    靖元一听果然是个领袖人才,当下就让众囚犯为他介绍一下大牢具体情况。原来按察使司大牢位于安庆城西南,旁边就是司狱署。大牢里有牢房三十间,分成三个独立的院落,院落三面都是牢室,只有一面用高高的木栅挡着。而牢室都是青砖砌就,墙体深厚,还有一扇厚实的杉木门,除了门旁一个供打饭的小窗口外,前后墙高约两米处各有两个出气的窗口,都有铁棍阻隔,靖元估摸着从窗子逃出的可能性为零。大牢里大概有二十多个狱卒,白天都在,晚上三班轮流。而囚犯们也有半个月轮流一次的放松,到时候狱卒会打开牢室大门,给囚犯们一个时辰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其余时间都得关在黑暗的牢房里。

    虽然摸清了监牢情况,并没有什么打算,一方面,此时才是正月初三,太平军还在湖北,另一方面自己屁股都被打肿了,没得几天休息爬不起来。不过监牢真不是人休养的地方,一日两顿稀粥,每人还只有一碗,偶尔会给个窝窝头,难怪靖元一进来时就被搜身呢。不过之后的情况完全改变了,陆遐龄把自己的破被子撕成两半,送了一半给靖元,虽然脏得不成样子,但是对于关在这既阴冷又没床铺,只能裹着稻草的囚犯来说无疑是救命之情。这让靖元想到了后世的父亲,虽然自己不爱和父亲亲近,但这并不表明自己不懂父爱。还有袁宏谟,这家伙为了让靖元早日康复,强令每个囚犯上交半个窝窝头,连同自己的整个窝窝头都让给靖元,这让靖元感动了好一阵子。

    经过几天相处,靖元发现这些囚犯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他们入牢的罪名也值得商榷,陆遐龄与乡人刁宗葛争水源斗殴,造成伤亡,作为主犯,二人被同时押到省里审判,不过没想到一等就是三年。袁宏谟带头抗租,如果按后世的观点,这还是反封建的农民斗争,不过这在大清朝可是死罪,只不过还要等到秋天才会斩首,这也是他大力支持靖元的原因。而谢珍科是与同族族长起争执,失手杀人,虽然花了大价钱贿赂衙门,但最终还是判了流放甘肃戍边,只等着年后押送。其余的同室犯人多是袁宏谟的同案犯人,所以都以袁宏谟马首是瞻。

    正月初十之后,大牢里的狱卒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有时候还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靖元估摸着两江总督败退的消息可能传来了,命人日夜盯着狱卒动向。又让陆遐龄向送饭的狱卒打听,果然清兵在上游黄州吃了败仗,太平军应该快到了。

    而此时牢外的安庆城则像翻了天似的,本来经过蒋文庆安抚,安庆百姓已相信太平军在武昌被围已属穷途末路,怎奈两江总督陆建瀛不争气,在湖北老鼠峡大败,东逃至九江,接着又弃守。路过安庆,蒋文庆请他入城,已吓破胆的陆建瀛哪敢停留,一直撤到江宁。这下安庆城像是炸了窝似的,纷纷揣测战局。不到两天,九江溃兵传来正月十一长毛攻破九江的消息,一下子全城总动员,背包的,赶车的,地主商户,富民小贩全都跑了,原本还沉浸在新春喜悦中的安庆,瞬间变成了一座死城,剩下的是数千守兵和官吏,还有一些不要命的穷人,他们挨家挨户地搜罗富人们的财产,偶尔会为了食物互相殴打。

    战局到了这种地步,身为安徽最高统帅的蒋文庆也无能为力了。九江既失,安徽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如同裸体的处子暴露在长毛贼的面前,不敢抵抗也要抵抗。他痛恨来势汹汹的长毛,更痛恨逃跑匆匆的陆建瀛,堂堂一品大员,三省总督,竟然不战而逃,要是他蒋文庆绝对做不出来。在自许的同时他一面派出按察使张熙宇带领巡抚本标人马驻守小孤山,一面招揽各地团练,加筑城墙,准备死守安庆城。

    奈何臬司张熙宇不是玩意,正月十四长毛水军过小孤山的时候,他仅仅放了一炮,就全面撤退了,把蒋文庆的最后的希望也葬送了。臬司是安徽高官中的第三位,他的撤退无疑使得守军的士气一降再降。而太平军则是一鼓作气,连破彭泽、东流,直逼安庆而来。

    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只有这安庆城死气沉沉。城内的居民早就逃了大半,只余些老少病残穷,饭都吃不上,哪顾得过节啊。与极少的平民相比,即将面临大战的安庆,最多的还是绿营兵,他们绝大都数都是狼山镇总兵王鹏飞带来的江苏绿营兵,也有部分是刚刚招募的本地团练兵。这些清兵们刚刚得到双倍的守城饷银,他们现在想得不是即将打来的太平军,而是到哪里去买大烟,对于他们来说烟枪比长枪重要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