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安庆城破-《太平战纪》
第(2/3)页
太平军战船鳞次栉比,一艘硕大的长龙船格外显眼,两侧船舷上火炮并立,旗帜翻腾。船首立有黄绸大旗一面,红字蓝边,上书“太平天国左军主将翼王石”,气势夺人。
此时甲板上战将云集,各站两班,正中一张黄漆太师椅上坐着个年轻的统帅,虽年似弱冠,但其脚着方头金靴,身穿六龙黄袍,腰系金玉衮带,头上又戴着龙凤风帽,中列两个金箔绣字,其号“翼王”。翼王石达开十六出山,二十封王,当下指挥着数十万的水路大军,帐下猛将如云,战舰无数,发兵十数日,所向披靡,意气风发。
“战事如何了?”已督战半日的年轻统帅问道。
“禀告翼王五千岁殿下,小卑职遵令围攻数个时辰,清军已有退象,尤其西门大敞!”负责攻城的殿右四指挥的赖汉英慌忙答道。
“哈哈,清妖这是要唱空城计啊,国舅爷准备如何攻城啊?”赖汉英之姊是天王元配,堂堂国舅,石达开也不敢小觑。
“卑职,正准备派遣木副木三甲三监军曾春发为先锋,探明虚实。”
“好,曾春发可担此任。”
曾春发,广西贵县人,客家出身,原本也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当地人的歧视迫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是洪教主的福音让他获得重生,参加了金田起义。自此追随家乡名人石相公,一路上作战勇猛,积功升至监军之位,更由乡邻缘故,颇得翼王赏识。太平军实行军师负责制,在天王封下五王中独翼王王号不是军师而是主将,早期翼王都是扈从作战。南王、西王相继战殁之后,翼王始得独当一面,在湘西声东击西,巧破清军,转而疾进武昌,首下省府,天下骇然。曾春发先是乡中长辈,后是部下勇将,见证了这位传奇统帅的成长,钦佩且忠诚于他。
当下曾春发领命,于军中选出五十名敢战之士,离船乘舟,陆续登岸。然而临行前赖国舅有命,谨防有诈,他也不敢急行,只得悄悄靠近。不过他们还是早早地被城楼上的谢珍科发现了,谢珍科急忙报告了王靖元。靖元一听大喜,简单交代一番,就举着一面旗帜迎了出来,旗上挂着一块雪白的白布,也不管太平军是否懂得,权当白旗使用。袁宏谟他们几个本欲同去,靖元不许,只说来者是他军中兄弟,一人接洽足以。
不过曾春发可没把他当成兄弟,他仔细地打量着这个自称开城投降的人,中等身材,虽年少但也强壮,一身的破衣烂衫,头上却没有辫子,更奇怪的是此人目光如炬,见到自己毫无一点惧意。靖元仔细看看这群传说中的太平军,大红的头巾,屎黄的外褂,除了明晃晃的刀剑外真没啥看头。
“你是和尚?”曾春发用客家话问道。
“纳尼?”靖元用日语反问道,他不否认祖国文化多样性,但是这个粤语还真需要恶补。
曾春发意识到中原汉人听不懂,只好部下中找了个湖南人做翻译。靖元真难想象一大群两广人在金銮殿上用着粤语大喊万岁,港剧太平天国现实版还真出现过。
听完湖南人的翻译,靖元忙答道:“我不是和尚!”他可知道太平天国信奉的是洪氏版基督教,在洪教主看来其他宗教都是异教邪说,搞不好会被批斗的。又解释道:“我是正宗的汉人,曾随家父在南洋经商,洋人迫胁,只得剃了头!”
“哈哈,原来这样,只要不是清妖都行!”
靖元大致说完自己的经历后,曾春发就让他带头进城。靖元带着太平军进了西门,就立即召集手下的人,手下的人一看靖元真的带着太平军进城了,完全相信他是太平军派来的探路先锋。曾春发简单地宣布了大家从今以后都是太平军,然后就让王靖元仍率本部为先导,直攻巡抚衙门。
此时城南早已成了一锅乱粥,布政使李本仁匆匆来到藩司衙门,命令司库打开藩库,一箱箱银子堆在那里,足有三十万两之多,都是两江筹来的饷银。李本仁早盯上了这笔相当自己一半家产的财富,现在完全可以借着押运饷银的机会贪墨些,要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银子很容易丢的!“上交一半?不!上交十万两,不行!”李本仁最后决定逃出安庆之后,上交朝廷一万两库银,其他的都说被太平军抢了,假如朝廷要追究,让他们找太平军要去。正当他沉浸在增加财富的喜悦之时,一个卒子慌慌张张地来报太平军进城了,愣是把李本仁吓傻了,急忙把所有人都叫到藩库里,其中包括蒋文庆的女儿蒋婉。
蒋婉极不情愿地被李本仁带到这来,她只想陪着父亲。也难怪她如此孝顺,蒋文庆老婆早逝,留下一对儿女,蒋文庆害怕儿女被后母为难,所以未曾续弦,而且到哪里为官都要把儿女带着,尤其对这个女儿更是疼爱有加。
“这里都是朝廷的藩银,如今太平军攻城在即,你们每一个人都带上二百两白银随本官逃出去!”李本仁聒噪道。
“老爷,二百两太重了!”
“那就男的二百,女的一百好了,出城后本老爷重重有赏!多装多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