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北征庐州-《太平战纪》


    第(2/3)页

    初九,安庆大本营来人宣告翼王于本月初八在安庆召集在皖将领军议。王炤源将政务托给龙凤翴、潘合孚,将军务托给袁宏谟、陆遐龄,领着蒋婉,由谢珍科、彭大顺护送前往安庆。彭大顺昨日将包子铺赠给了邻居,也无甚挂念,当晚便搬入了王炤源大营。

    望江离安庆不远,日中便至。安庆经过翼王一番整顿,面貌大变,不少居民闻太平军新政利民,纷纷归城,城中渐有生机。安庆军议召集的都是在皖将领,远征湖北的石祥祯、韦俊部一个没参加,只有九江的林启容派了个将军与会。没有众多国宗们与会,翼王府大厅终于有了王炤源席位,不过还是在金二副将军侯裕田的座后。

    这次会议王炤源见到不少熟悉面孔,除了熟得不能再熟的石达开、胡以晃、曾天养这些上官,还有曾在太平府共过事的黄文金,他也升为右六军总制。再有就是后二军的叶芸来,他也跟王炤源平级,接了梁修仁的后二军总制之位。

    座上还有两个认识的,就是两个前长官殿左七指挥许宗扬和殿右二十八指挥左崇纪。王炤源殷勤地向他打招呼,不过许宗扬和左崇纪都不怎么待见他,却遭了两记白眼。

    幸翁是姚莹的号,难怪王靖元不熟悉,不过有人还是不时犯些白痴,袁宏谟不合时宜地道:“姚莹是谁?”

    “幸翁是近世有名的文学大家,尝从桐城巨儒惜抱先生姚鼐学古文,得其精华。余道光中以郡中后辈得侍先生,道光二十年随先生守台湾。清英战争中,闽浙粤皆失地丧师,独先生与达洪阿所守台湾屡破英夷,然江宁签约后,英夷与权贵构陷台湾诸官,先生与达洪阿先后遭革职,余就此归里。”龙凤翴侃侃道。

    王靖元只记得后世有撰《天国志》者在应试贤者传上有龙凤翴传,没想到他还是姚莹高徒啊!便顺着龙凤翴的话语道:“姚先生可是清英战争的英雄,跟林则徐大人不分伯仲!”

    “哎呀,俺平生最恨洋人,姚先生原来跟林大人一样,都似岳飞爷爷的人物,精忠报国!俺袁宏谟有机会定要去他老人家坟头上磕几个响头!”袁宏谟是个血性的汉子,平素最钦佩的就是岳飞、林则徐。

    “肯定有机会的”勇于抵抗外辱,护国爱民的英雄,还是值得尊敬的。王靖元回过头来向龙凤翴拱手道:“没想到龙先生还是抗英义士啊!敬服敬服!”

    龙凤翴见王靖元有些见识,不似那不知礼仪的土匪流氓,心中大为宽解,拂须笑道:“谬赞,勉强算作走卒罢了,对了,还不知小将军如何称呼!”

    “我们大人是太平天国金八总制,原名叫王靖元,后因避讳改名黄靖元!”蒋婉边抢答,边在地上写着。

    他是你爹,还是你大爷?要你抢着回答,回去再收拾你!王靖元心中腹诽万遍。

    “名字好啊,刀属金,原属土,金火水土,若能改回王姓,十二为木,尚能齐五行之数。”龙大仙随意比划了几下。

    “粗名不值一提!”

    “先生还会算命啊,要不给俺也算一卦!”弱智白痴忘吃药的袁宏谟插了一句。

    “哈哈,这位将军憨厚实在,却是难得的猛将啊。小将军深夜光临寒舍,秀才已知大意。当今天下历康雍乾嘉四世太平,国富民足,四海承平。然近世吏治腐败,土地兼并,又逢灾害频频,国力衰弱。洋夷乘机东侵,夺我国土,杀我黎民,索我巨款。而皇族权贵却卖国求荣,屡害忠良,林则徐公、姚莹公之志难抒。良将斗于内乱,文臣争于朝堂!”龙凤翴厉声数清廷罪孽,这让草莽出身的诸将彻底看清清廷之丑恶,一时热血沸腾。

    “小将不敢妄言,但求得先生辅佐,扫清环宇,振兴中华!”

    “辅佐不敢当,承蒙将军抬爱,我与将军志同道合,胸中仅有一字可以教将军!”龙凤翴谦虚道。

    “何字?”

    龙凤翴不答,却在地上书写,众人一看竟是个大大的“人”字。

    “就是这个‘人’,汉高祖得萧何曹参、周勃樊哙起于沛,得留侯张良而汉中封王,得淮阴侯韩信而称帝。朱洪武得徐达、常遇春而夺天下,得刘伯温而立二百年天下,非天时也,实人力也!将军当以‘人’为本,聚天下英才方能崛起!老秀才愚钝,半生才从幸翁那里学得个‘人’,将军千金买骨,愿兜售给将军。”

    “好,这个字本总制收下!还请先生当我军中书理!”
    第(2/3)页